1.“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2.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
A.学习策略
B.学习计划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5.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这种课外活动属于( )。
A.文学艺术活动
B.社会活动
C.科技活动
D.学科活动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时他们的哭声是一样的,他们长大后却习俗不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化使他们这样的。这句话说明的是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故答案选C。
2.【答案】C 【解析】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因此,本题选C。
3.【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不仅反映了人有多种层次的需要,也反映了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之间的关系。故答案选C。
4.【答案】A 【解析】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故答案选A。
5.【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是破题关键词。故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