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备考资料

首页 > 安徽教师招考网 > 教师资格 > 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易错题1

华图教师网 | 2025-02-06 15:16

收藏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易错题1

  单项选择题

  1.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次序,这体现儿童发展的(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人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过程,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稳定性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A.0—1岁 B.1—3岁

  C.3—6岁 D.0—6岁

  4.乐乐能用眼睛找出要找的东西,能模仿成人发音,长时间玩弄玩具,观赏和用玩具互相敲击。由此可以判断,乐乐的年龄最有可能是( )。

  A.3个月 B.8个月

  C.1岁半 D.2岁半

  5.下列关于幼儿发展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个孩子听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他说:“不,我是坏孩子”,这个孩子正处在危机期

  B.幼儿教育中提出“跳一跳摘到桃子”,体现的是发展的关键期

  C.《学记》中说“时过而后学,则勤学而难成”体现的是最近发展区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规律顺序性指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程序。不仅整个心理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同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程序。阶段性是指儿童发展的量变到质变,使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不同方面的不均衡。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题干中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次序,这体现儿童发展的顺序性。故本题选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关键词“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体现的是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故本题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心理学概述。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指0—6岁。其中0—3岁是属于早期教育阶段,3—6岁属于学前教育阶段,这两个阶段都是属于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特征。材料中描述到该年龄阶段幼儿能用眼睛追物,并且出现了长时间的摆弄玩具现象,体现出其感知觉的迅速发展,以及手部动作的形成,出现了摆弄物体和重复连锁动作,以上行为发生的年龄是6—12个月。故本题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前心理发展中的基本概念。儿童在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也可能出现儿童和成人关系的突然恶化。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常常对成人的任何指令都说“不”“偏不”,以示反对,这又叫危机期。故本题选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