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测辅导

首页 > 安徽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辅导

2025安徽省考行测备考:行文脉络“分—分”结构知多少?

安徽华图殷洁 | 2024-11-21 13:52

收藏

行文脉络“分—分”结构知多少?

  “分—分”结构作为言语文段的五大结构之一,由于其结构较为灵活,某些文段中缺少明显的标志词,成为了考生们做题过程中的难点和易错点之一。接下来我们就如何识别“分—分”结构以及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来进行具体的探讨。

  一、理论介绍

  “分—分”结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整个文段中的句子都是用来解释说明某个观点或者某件事的,文段中没有起到总结概括性作用的句子。这类结构常出现在主旨概括题和意图判断题中。这两类题型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要寻找整个文段的重点句。换个角度思考,既然整个文段都没有重点句,那么每一句话的地位都同等重要,所以我们要对整个文段进行全面概括。如果考生担心自己无法全面概括的时候,可以在阅读完文段之后对比选项,选出最能全面概括整个文段的选项既可。

  识别“分—分”结构的方法有三种:

  1、关联词: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此外;另外;与此同时

  2、标点符号:分号、逗号

  3、句子结构:句式相同(形式);另起话题(内容)

  其中前两种是最为明显的,也是考生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眼能利用这些标志识别出的。其中的难点就难在第3点句子结构上。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在具体的考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二、例题演示

  【例】炕围画俗称“炕围子”,是农村居民为防止土炕周围墙面脱落,蹭脏衣服、被褥,而在环炕的墙上涂上高约二尺的“围子”。融壁画、年画、建筑彩绘为一体,兼具实用和审美功能,在山西晋北一带十分流行。其中,以原平市最为驰名,这里家家户户都有炕围画。炕围画的渊源可远追宋代。据《原平县志》记载:“从班村发掘的宋代墓葬壁画证实,早在北宋时期,原平的炕围画已在达官显贵的居室流行,至明末逐渐普及到广大乡村。”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炕围画的:

  A.历史渊源和流传区域

  B.历史演变和传承技艺

  C.创作队伍和创新发展

  D.内容形式和文献记载

  【解析】首先,根据提问方式中的“主要”二字能识别出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我们就得阅读文段,找重点。文段的第一句话先引入了“炕围画”这个话题,紧接着介绍了炕围画的用途。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都在介绍炕围画在哪些地区较为流行。从第四句话开始就能看出来,虽然还是在论述“炕围画”这个话题,但论述的角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开始转向了追溯历史渊源有关的话题。最后一句话通过具体的文献记载作为解释说明来验证第四句话中的历史史实。

  其次,对比选项。选项都是通过“和”连接的表并列的表述形式。其实也就暗示了考生该文段的结构,这个时候只需要对比选择出最能全面概括本文段的选项即可。通过对比,只有A项是对整个文段的全面概括。B项“历史演变和传承技艺”无中生有,排除。C项“创作队伍和创新发展”无中生有,排除。D项“文献记载”仅为历史渊源的一部分,是个片面的选项,故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通过上面这道例题我们能够得到如下做题启示:

  1、当整个文段重点句不那么明确清晰的时候,可以看看选项中有无“和”、“及”等表并列形式的相关表述,有的话该文段大概率是“分—分”结构。

  2、注意观察文段论述的话题和角度。

  3、在“分—分”结构的干扰选项设置常从“无中生有”和“片面”这两个角度设置。

  总而言之,“分—分”结构还需要广大考生在刷题的过程中多见识多总结,方法为辅,最终的目的还是要理解文段,以不变应万变。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