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主要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其中,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
选项A,人身自由权指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
选项B,人格尊严权指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选项C,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选项D,隐私权指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
A、B、D选项,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与隐私权都属于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为保障学生的人身权,学校教师应尽到特殊的保护责任。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C。
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名言,也是教师生涯的最好写照。充分体现了教师的( )素养。
A.精深的专业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 D.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职业心理健康。
选项A,精深的专业知识指的是教师为了搞好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必须精通该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为此,要求教师: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了解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发展动向。
选项B,崇高的职业道德规定教师在履行职责中的具体行为,从道义上要求教师以一定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去待人、接物、处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基本内容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选项C,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指的是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领教育教学,学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选项D,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其次,教师还要善于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再次,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
题干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指的是教师无私奉献,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因此A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是( )。
A.热爱工作 B.热爱学生 C.热爱学校 D.热爱教育学生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
A选项,热爱工作指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如对事业有追求;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评价等教学活动中认真细致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选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为人师表。
C选项,热爱学校指教师对学校的态度,如以校为荣、奉献学校等。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选项,热爱教育学生指教师的教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题干中,教师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指的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的热爱学生。
因此,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B选项正确。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进行科学的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探索未知领域 D.创造地运用教育规律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的劳动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它表现在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育情况,机智灵活地运用教育规律,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再加工、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机制上。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以便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任务;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立足现实,不断发现和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虽然教师上课前都会备课,但是面对活泼多变的学生,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提前预料到,每天、每堂课都会发生教师预想不到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将突发的教育事件变为教育契机,变不利为有利,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好的观察能力、综合能力、驾驭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上,D项为正确选项。
5.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是( )。
A.语言表达能力 B.对教学过程掌控能力
C.管理学生能力 D.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其中,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
A选项,表达能力是否良好,是直接影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水平。它要求教师要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语言和肢体语言的巧妙结合。与题意相符,故正确。
B选项,教育教学能力要求教师要善于制订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材,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预见性、有序性;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课堂教学,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还要善于组织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各方面相互配合,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但对教学过程掌控能力并非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C选项,组织管理能力要求教师要有确定合理目标和计划的能力,教师要有引导学生的能力。但管理学生能力并非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D选项,教师应当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但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并非是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最直接因素。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A。
6.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该教师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方式类型最可能是( )。
A.民主型 B.仁慈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勒温曾在1939年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李皮特和怀特对教师领导方式进行研究分类,分成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选项A,民主型指的是师生关系模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典型反应是学生喜欢学习,喜欢同别人尤其喜欢同教师一道学习;学生学习的质和量都很高;学生互相鼓励,而且独自承担某些责任;不论教师在不在课堂,学生的努力程度适中。
选项B,仁慈型教师虽受学生爱戴,但如果出现仁慈专断的领导,会使学生所有的活动依教师指示,不会主动学习与创造。
选项C,放任型指的是师生关系模式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典型反应是不仅道德差,而且学习也差;学生中有许多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容易激怒的行为;没有合作;谁也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
选项D,专断型指的是师生关系模式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典型反应是屈服,但一开始就不喜欢和厌恶这种领导;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且可能会在背后伤人;教师一离开课堂,学习就明显松垮。
题干中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后,纪律立即松懈属于专断型模式下学生典型的反应,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7.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
A.权力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师生关系。
学校的教师对孩子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这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作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作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故本题选择D。
8.新课程改革提倡新型师生关系,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模式的是( )。
A.合作模式 B.平等模式 C.管理模式 D.授受模式
8.【答案】A。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选项A,合作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尽可能小的小组中展开学习活动,而且是在没有教师直接、即时管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小组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地学习某些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是课业的命令者,而是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激情的对学生的充分尊重和热爱来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教师关注每个学习小组的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其学习活动之中,教师以对学生的尊重和其闻道在先的角色性质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每个学生,又以灵活智慧的课堂组织技巧促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在学习、研究和讨论中平等地参与,各显其长,同时又促使小组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活动的展开。教师的这种民主平等是针对学生具体发展情况而有效地实施的,对待不同特点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方法。
选项B和选项C,是学生评价机制有两种模式——平等模式和管理模式。平等模式是指高校和学生处于平等的教育法律关系中,同是学生评价机制的主体,享有对等的权利和义务,高校仅是为了教育的目的而对学生进行评价,具有明显的民事性质;管理模式则是高校和学生处于隶属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虽然同是学生评价机制的主体,但权利义务并不对等,高校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是为了教育的目的,更是为了教育管理,具有行政性质。
选项D,授受模式更多指的是教学上的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一种传统模式。
现代师生关系倡导民主平等,而合作学习最能体现民主平等,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合作模式。B、C、D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答案为A。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 )。
A.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B.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C.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D.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E.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
1.【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教师的心理健康。
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对应选项ABD。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对应选项CE。
综上所述,题干考查教师的知识素养,故本题答案选ABD。
2.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民主平等 B.教学相长 C.心理相容 D.尊师爱生
2.【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A选项,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B选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C选项,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D选项,尊师爱生。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综上所述,题干中良好师生关系即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尊师爱生。故本题答案选ABCD。
三、判断题
1.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的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
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包括:(1)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①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主观能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素质,可以进行自我教育。(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包括三层含义:①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②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能性;③学生有发展的需要。由此可知,学生虽然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是教育的对象,但另一方面,学生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且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具有主动性。由此可知,题干表述过于片面,只强调被动,没有看到学生的主动性,故题干表述错误。
2.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方针政策。(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师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如下:第一,努力学习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二,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教师的法纪观念如何,不仅反映着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直接影响着培养的下一代会是什么样的人。第三,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方针和政策,以依法管教,依法行教,依法保护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的方针政策符合依法执教的要求,题干说法正确。
3.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
3.【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知,题干混淆了教育与教师的根本任务,表述错误,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4.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 )。
4.【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包括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在教学相长中强调教师和学生彼此分享思考、经验、知识,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本题正确。